叶莉英,26岁,福建厦门人,父母做建材生意。中学没有毕业的时候跟随父母来到上海。95年她在假期的时候来到大都会高尔夫俱乐部,第一次接触高尔夫,然后觉得高尔夫“很好玩”。之后,她决定到这里打工。这个在很多人眼睛里,不太喜欢讲话但却很有想法的女孩子,作出了第一个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那一年,在大都会,一个普通球童的收入不到600元。更让很多人跌破眼镜,甚至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9年后,她走到了美国,走上了女子高尔夫最高级别的大满贯。
姓名:叶莉英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
出生日期:1978年10月7日
转职业时间:2001年
叶莉英 中国最佳成绩:
2003年全国女子职业精英赛 第三名
在美训练期间最佳成绩:
2004年美国女子公开赛资格赛 第六名
2004年美国女子公开赛 第六十六名 第一位晋级决赛轮的中国女子选手
2005年美国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选手 第一位打入LPGA的中国选手
2004年,叶莉英创造了中国高尔夫的历史,成为第一位进入大满贯赛事决赛轮的中国高尔夫球手。
比赛风格
叶莉英在球赛中的表情永远是波澜不惊,旁人休想从她脸上读出比赛的态势来。
挥杆是叶莉英的强项,她的平均开球距离达到240码,有时甚至能把球开出300码。与埃尔斯的绰号“大容易”一样,叶莉英的绰号也沾了个“大”字,只是她每次听到有人叫自己“大炮”还是会笑作一团。叶莉英说:“其实中国选手在长杆上是不输给外国选手的,我们的弱项是在短杆和推杆。有时候看外国选手的救球和推杆简直像变魔术一样,感觉他们是在玩球,我们是在打球。”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应该先做。打球对职业球员来说只是工作,我不能因为工作而放弃生活,放弃家人、家庭,因为这些东西会陪伴我一辈子。打球是我的工作,我可以在安排好家庭生活之后再去寻找工作机会,再去打球。我不会因为职业而放弃生活。
不喝茶、咖啡和可乐是教练给叶莉英定的规矩,油腻的食品更不能碰。除了严格奉行这些禁令外,26岁的叶莉英与别的同龄女子并无不同,她喜欢游泳和旅游,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当然,叶莉英的偶像会让大多数同龄人觉得陌生,她喜欢那个名叫埃尔斯的南非男子,并仿效他挥杆的姿势。
叶莉英 创造中国高尔夫历史
2001年,通过中高协的职业考试,叶莉英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当时,叶莉英还是大都会高尔夫球会的教练。在度过了默默无闻的三年之后,叶莉英前往美国练球,这个决定也改变了叶莉英的整个职业生涯。
2004年5月,当时在美国加州橡树谷高尔夫学院培训的叶莉英等五位中国球员本着锻炼和学习的目的,参加了美国女子公开赛的分区资格赛。没想到在1000多名参赛选手中,叶莉英和杨红梅双双通过了入围赛,这是中国内地女子高尔夫选手第一次打进大满贯赛事的正赛。在强手如林的美国公开赛赛场上,叶莉英欲战欲勇,成功晋级到由前60名选手组成的决赛轮,写下了中国高尔夫业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而这仅仅是她的第6场职业比赛。
2004年底,叶莉英又考上了LPGA的半卡,不经意间。叶莉英创造了中国高尔夫的历史。成为正式闯荡LPGA的第一人,那是对整个中国高尔夫界来说都有历史意义的一个年份。但是现在回想起这些成就,叶莉英仍然很谦虚,“当时我的球技还不成熟,只是一号木发挥地不错,球可以打得很远,短杆和推杆都不是很好,比赛的成绩也常常起伏不定,能晋级美国女子公开赛的决赛轮,很幸运,也有点勉强,关键是,自己当时没什么压力。”
叶莉英 辉煌赛季始于二零零八
在经历了2004年的一鸣惊人之后,叶莉英的职业生涯几经波折,始终没能再达巅峰。结婚生子之后,重新调整好状态的叶莉英在2008赛季又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年初的美的职业女子精英赛上,叶莉英最后一轮与刚刚在日巡赛上四夺冠军的张娜以及崭露头角的冯珊珊同组,最终叶莉英顶住压力,击败了两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取得了她职业生涯第一场职业赛事的胜利,这对叶莉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之后在女子中巡赛中,叶莉英一鼓作气,连拿获4个冠军和2个亚军,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女子职业选手。对于越来越多的女子比赛,叶莉英感到很欣慰,“前几年,女子比赛都是有一场没一场,大家没有目标和方向性,现在女子中巡赛办起来了,大家都会有个方向。”叶莉英叶希望女子中巡赛能越办越有规模,吸引更多的球员参与进来。
之后的太湖女子公开赛上,叶莉英又迎来了一个高潮。前三轮发挥十分出色,一直保持领先。最后一轮叶莉英与女子高球第一人索伦斯坦同组,前世界第一发挥了一贯水准,追了5杆,把叶莉英拖入加洞赛。结果经验更为丰富的索伦斯坦在第二个加洞打败了叶莉英。虽然没能夺冠,叶莉英一点也感到不遗憾,“能和阿妮卡同组,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这场比赛,让叶莉英收获了自信。
2009年,状态正佳的叶莉英首次参加日本女子职业巡回赛,在非全卡的不利条件下,却以惊人的成绩锁定全年积分排行榜第36名,并获得2010年赛季种子选手的资格。
回顾在日本的生活,叶莉英正在一步步体会其中的艰辛和甜蜜。“刚到日本的时候,我只想如果能尽量打好一点,费用上就不会那么紧张,因为在日本花费都比较高。”与刚到日本时相比,现在的叶莉英已经逐渐适应了赛场的气氛。日巡赛赛事的每天现场观众都在2万人左右,甚至不亚于美国公开赛的现场。叶莉英刚到日本时不适应这种氛围,虽然在技术上与其他球员差不太多,但是心理上不适应,就打不好比赛。随着不断融入到日巡赛的环境中,叶莉英的发挥也越来越稳定,失误也没有那么多了。
2010年,叶莉英将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全程参加日巡赛的赛事,开始新一轮的挑战。叶莉英表示,“新赛季我的参赛场次将会更多,全年的34场比赛我都有参赛资格,所以今年我在日本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对于去年底,几位中国球员参加日巡赛资格考试均未能通过,叶莉英也感到非常惋惜。“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的中国球员出现在日巡赛赛场上,与我并肩征战,”叶莉英说,“如果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把自己在日巡赛上的经验与她们分享。”
2005年,在几乎所有球迷为之兴奋,坚信LPGA中将有中国选手同韩流一争高低时,叶莉英却突然做出了回国的决定。有人猜测,“因为爱情,叶莉英才放弃在美国打球的机会。”
2006年9月份,叶莉英在上海,说起这句传言,断然否定,表情中更多流露出一些无辜的感觉,有些伤感,“离开美国,最大的原因其实是钱;其次是和橡树谷高尔夫学院在意见上有些分歧,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完完全全为高尔夫奉献全部的人,但我不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立场,而我也有坚信自己的想法,既然谈不拢,还是分开的好;至于第三个原因才是爱情。”
对于这个不知是否,众人疑惑的传言,叶莉英曾经为之苦恼过,甚至有些想不通,她想不明白怎么会出现这种说法。此次在上海,就这个问题,她知道是躲不过去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她显然也是经过一番仔细考虑后才说出口的,言语中多少有些无奈。
从美国回来后,叶莉英又回到了原来的球会——上海大都会高尔夫球会,身份和以前一样,同样是教练。如今的她已经结婚,而且怀有了几个月的身孕,在球会附近买了房子,每天骑着电动车上下班,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路程,用她老公的话说,就是一年之内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几个月前,世界风杯高尔夫比赛在北京举行,朋友的一句话:“要不要帮你报名?”让叶莉英动了心,不顾身孕报了名,结果事后经过再三掂量,担心肚子里的孩子,她没有参加,不过心里却遗憾的很。“打球和婚姻对我而言,都很重要。”叶莉英说得很真挚。
踏入高尔夫大门的关键一步,是叶莉英自己的选择。当年18岁的她正面临高考,“要学业还是要工作”的选择摆在了她和家人的面前,父母希望她能够走从大学到工作这条正规道路,而叶莉英则凭着一腔热情坚信高尔夫更好,起码比闷在学校里好玩许多,高尔夫才是真正属于她的天空。
父母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只是反问她是不是真的很喜欢高尔夫,会不会后悔?叶莉英的回答近乎斩钉截铁:“以后绝对不后悔!”
叶莉英终于如愿以偿的在上海大都会球会上班了,她的身份是球童。但是没过多久,球会方面开始琢磨挑选几个有潜力球童,打算培养他们走职业道路。叶莉英的天赋立刻被发现,她的开球距离很远,而且很直,在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后,叶莉英的身份从球童转变为了教练,慢慢也开始带学生。
这种生活持续了两三年,直到1998年,上海大都会球会的教练朱彤彤决定带着她去参加国内比赛。从1999年开始,叶莉英几乎报名参加了国内所有的业余比赛,成绩也提高的很快,2001年顺利考取职业资格。
很快,叶莉英发现自己没有了目标。“业余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考取职业资格,但当我真正考取职业身份时,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了目标,国内根本没有什么职业比赛,一年也就是两场。”回忆起那段日子,叶莉英感受颇多,颇苦。
叶莉英的第一场职业比赛是在福州完成的,比赛只有一天,但很是痛苦。她周日收到比赛通知,当天就赶了过去,而那时距离比赛开始只剩下两天,结果叶莉英打得很糟糕,“差点就是倒数第一。比赛前,我正好在学游泳,学了两天,手臂都抬不起来了,没想到突然冒出这个比赛,但是还是得去,比赛那么少,又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叶莉英说的很沉重。
没有比赛可打的生活让叶莉英开始琢磨新的发展,她想到了出国打球,已在日巡打拼的好友梁文冲建议她来日本,日本渐渐变成了她的下一个目标,而这个想法也近乎成行。就在2001年的那次职业考试中,叶莉英的开球距离把一位日本人吓倒了。这位日本人的名字是高岸佳宏,是个教练,在大连开有练习场。日本人有点奇怪:为什么打球动作像小姐的叶莉英,却总能打的那么远?他帮叶莉英调了动作,同时开始劝说她去日本发展。
当时叶莉英没有表态。在她的感觉中,这件事情不过是说说罢了,根本不能当真。一个星期后,高岸佳宏眼见没有得到答复,心急火燎的专程从大连来了一次上海,继续说服工作。交谈中高岸佳宏表示:日巡赛现在还没有中国女子选手,而想在日巡赛站稳脚跟的先决条件是打的远,你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干嘛不去呢?如果去,我可以帮你,亲自带你去日本考试。直到这次谈话结束,叶莉英终于松了口,“好吧,我去日本!”
然而,当叶莉英已经报名准备参加日巡赛的考试时,却发生了另外一件突发事件——高岸佳宏在日本的产业突然发生了些变故,匆忙回国。至此,谋求在日巡赛发展的事情也告一段落。
正在这段时间里,叶莉英的朋友从美国打来越洋电话:你应该来美国看看,来美国打球!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中国人在美国打球。远在他乡的朋友对于叶莉英如何才能来美国参加考试,也是一头雾水。
2002年下半年,再次心动的叶莉英去了北京,第一次试图打探出一些去美国的门路。恰巧遇到美国橡树谷高尔夫学院高层率员访问北京,并在北辰高尔夫球场选秀赴美培训,名额是4个人。叶莉英迫不及待的报了名,当时她的成绩排第二,杨红梅第一,但由于种种外在原因,这次努力白费了。不过,这次北京选拔后,也发生了一件在日后看来颇有意思的事情——有位朋友帮叶莉英卜了一回卦,测了一次字,说叶莉英在2004年会有万众瞩目的举动。
几个月后,橡树谷高尔夫学院操办起一场东方名人赛,说前三名会获得前往美国打球的机会。
当时参加比赛的人很多,叶莉英打完全部比赛,和另外一名球员并列第三。但是,她的第18洞成绩是只鸟,而那位球员却是Par。这只幸运鸟把叶莉英真正送上前往美国的路途。
和许多人不一样的是,叶莉英在美国签证问题上并没有遇到太多麻烦,准确地说,应该是比较顺利,似乎是她前面的道路已经太过坎坷,不该再有麻烦。在美国大使馆办理签证时,签证官的提问很简单:“你去美国干什么?你的英文怎么样?”
叶莉英的回答更干脆:“打球,我不会英语。”
“英文不好,那你怎么生活?”签证官反问道。
叶莉英脱口而出:“我又没打算在美国生活,比赛有教练跟着的,他们可以说英文。”
签证官笑了,扎实地在她的护照上盖下通行章。后来,叶莉英在说起这段经历时,朋友笑她说:“那是签证官在试探你有没有移民倾向呀。”而她则傻傻地“哦”了一声。
2004年5月,叶莉英坐上了从上海飞往美国的班机,目的地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橡树谷高尔夫学院。美国生活正式开始。
叶莉英等人被安排住进了学院附近的一处房子里,房子的主人是橡树谷学院的总裁于惠民。“房子的条件不错,三个房间吧,人最多的时候住过八九个人,由于我们三个去的晚,我和何红玲住过一段时间的客厅。不方便的地方是超市离住处太远,但还不错啦。”叶莉英淡淡的回忆道,随即一笑。
叶莉英很感激球会给了她这次培训的机会,很感谢许多教练对她的帮助,她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好好练球,尽最大努力打出点成绩,让球会也可以为自己骄傲。但叶莉英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训练和比赛生活,“想想也蛮恐怖的,我们几乎生活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接触,每天能做的事情好像只有练球,每天早晨一睁眼,就需要开始锻炼、练球,一直打到天黑,上床睡觉,房间里也没有电视,更不可能有什么娱乐活动。到了后来,比赛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边比赛打完,心里正在为打不到球郁闷着呢,下面的比赛又在等着你了,心里经常会感到很压抑,压抑的喘不过气来。有一次最郁闷的时候,是在LPGA的一次比赛上,我打得糟糕透顶了,球不是左曲,就是右曲,如果在平时,我想自己怎么着也不至于打出那种烂成绩,我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我打电话给了许多人,但是没有人能帮我,于是,就对自己发了脾气,恨得一个劲儿想,如果谁能帮我把球弄直了,让我干什么都可以。”
在这次采访叶莉英的过程中,记者印象颇深的一点是,对于自己打球方面的问题,她总喜欢和自己较劲。”她告诉记者,“在国内,如果你打75杆的话,至少还可以在排在前面,但是,如果你在国外打75杆的话,可能要到最后面,才可以找到你的名字。”问她有没有失落感,她说:“会很受刺激,你会觉得原来75杆不过如此,然后开始拼命练球。”
橡树谷高尔夫学院位于美国的西部,而美国公开赛、LPGA巡回赛以及Future(明日之星)等比赛大多都在东部,叶莉英经常是开着车,在东西部之间跑来跑去。如果说因为打不到球,叶莉英还可以经常对自己发脾气,使性子,但更多时候,当她遇到生活习惯、语言和道路不熟等困难时,或许叶莉英能做的更多是默默忍受。
这些默默忍受往往都发生在比赛期间。在一次比赛中,叶莉英住进了一户美国人家,这让她也真正见识到了美国人的饮食。“煮的饭让人看不明白,不知道是什么原料,稀奇古怪的,我想去吃面包,结果又发现,面包里几乎都有芝士。”叶莉英不吃芝士,实在饿的时候,只能吃些干面包。结果,比赛打了7天,她躲在楼道里吃了7天的干面包。“比赛结束以后,在开车回去的路上,我买了一个汉堡,一口咬下去,当时的感觉是太好吃了,简直山珍美味。”叶莉英笑着说。
“参加的比赛多了,往往会有一种寂寞感,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有时候看到一个说中文的,就会感到很亲切,如果还有中国人专程跑过来看你,那种感觉会是甜滋滋的。”有一次,叶莉英去了纽约,参加Future的一站比赛。一位上海人在网上看到了叶莉英的名字,就马上找到组委会,说一定要帮帮忙,联系上叶莉英。两人见面后,顿时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二话没有,找到一家中餐馆:坐下聊、坐下聊。
对于身处美国时的种种感受,叶莉英这么对记者说:“酸甜苦辣吧,全当是人生的一段阅历。虽然有不开心、无助的时候,但也有很开心的时候,我可以很享受那里的打球过程,除了打球,还是打球,一种很简单的生活。”
Q:在日巡赛上你也接触了不少日韩女球员,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叶莉英:年轻化,家庭化,偶像化,这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在日巡赛上你会看到很多很年轻的球员,这在国内简直是没法想象的,十七八岁就已经有那样的技术。而且她们都有专门的形象包装,很有人气。韩国女球员很多都是跟着爸爸、哥哥出来比赛的,高尔夫成了一种家庭的行为。
Q:为什么当年会有从球童或球场工作人员转型过来的职业球员,现在这样的事却少见了?
叶莉英:在中国高尔夫刚刚起步的时候,球场方面都很缺专业的人,所以都会在培养计划上花力气。但后来,一方面是留住人才不容易,另一方面球场方可能也觉得只会打球、缺少理论架构的球员相对缺乏潜力,所以渐渐地,在新生代球员里这样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了。
Q:那再看看中国现在的青少年选手,你有什么感想?
叶莉英:我看到现在内地打球的小朋友,他们的家长也都挺辛苦的,不管练习还是比赛,也不管几个小时,都陪在边上。其实这感觉就和韩国球员已经有点像了,都是一家子人一起来参与。我觉得这挺好的,他们的未来很有希望。
Q:这将是你参加日巡赛的第三个赛季,你还是一个人在战斗吗?没有经纪人,没有团队?
叶莉英:是啊,算是一个人。大部分时候我还是靠在日本的朋友帮忙,他们会来友情帮忙,替我打理一点事情。内地女球员里,真算有团队支持的话,就是冯珊珊了吧,因为她还很年轻,而且是在美国发展。别的大部分球员还是和我差不多的情况吧。
高尔夫百科文库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
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golfwenku.co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