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是中国最具历史的专业体育赛事首,届于1959年举行。2001年开始,成为欧巡赛认可赛事,因此很多国际知名的高球运动员都曾参与此项赛事。UBS瑞银由2005起冠名赞助比赛更名为瑞银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2010年总奖金为250万美元。
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英(Hong Kong Open)是中国最具历史的专业体育赛事,首届于1959年举行。自1959 年起,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每年11或12月均于香港新界粉岭高尔夫球会举行。2010年总奖金为250万美元。UBS瑞银由2005起冠名赞助比赛,因此自2005年起即更名为瑞银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
自2001年开始,成为欧巡赛认可赛事,因此很多国际知名的高球运动员都曾参与此项赛事,包括Greg Norman、Ian Poulter、Miguel Angel Jimenez、Colin Montgomerie等,当中Ian Poulter则是去年冠军,并将会在今年的比赛中寻求卫冕。自2001年起,赛事的最低杆保持者分别为 Ian Poulter(-22,2010)和Jose Maria Olazabal(-22,2010),总分则由 Ian Poulter(258,2010)保持。
举行场地------香港高尔夫球会(粉岭场)
香港高尔夫球会是香港历史悠久的球会之一,球会辖下有两个球场,一个在深水湾,另一个则在粉岭。UBS Hong Kong Open Golf 2011则假粉岭场举行。
粉岭球场成立于1905年,邻近上水火车站。球会入会审批严格,必需要有两个已入会超过五年的会员推介 ,填表申请时 ,还需要有10个会员支持再加二十万港元入会费才可以入会 ,因此此会的会员都是非富则贵的商政界人士。
粉岭球场共有3个场,分别是Old Course,New Course,Eden Course。Old Course18洞,71/6231码;New Course 18洞 ,70 / 6531码; Eden Course 18洞,70 / 6060码。场内有泳池、桑拿、阅读室等设施。
1958年,当高尔夫在亚洲地区还不普及的时候,香港高尔夫俱乐部会员金-霍尔(Kim Hall)给澳大利亚球手埃里克-克雷明(Eric Cremin)写了一封信,询问他的同胞在参加完1959年菲律宾公开赛之后是否愿意到香港来,参加另外一场比赛。
埃里克-克雷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就这样首届香港公开赛在1959年正式诞生。这个概念得到了亚太地区顶尖球手的积极响应。那一年,鲍勃 -查尔斯(Bob Charles)和克尔-纳哥尔(Kel Nagle)两位大满贯赛冠军都参与了这一场比赛。不过最终,一个来自台湾的年轻人吕良焕以一杆优势夺取了冠军。15年之后,不再年轻的吕良焕再次赢得了 香港公开赛。到最后,这两个冠军成为吕良焕简历上最为精彩的一笔,因为今天的香港公开赛已经成为世界高尔夫版图上重要的一站,而他作为首届冠军将被人永远 铭记。
第二届香港公开赛被彼德-汤姆森(Peter Thomson)赢得。那个时候彼德-汤姆森已经是世界级的巨星,头上顶着四个英国公开赛冠军。五、六十年代正是澳大利亚人事业的巅峰时期,他能在香港公 开赛上夺冠一点不让人意外。彼德-汤姆森后来又在1965年和1967年赢得了香港公开赛。其中1965年,他同时赢得了个人第五个英国公开赛冠军,也是 最后一个英国公开赛冠军。
克尔-纳哥尔是第叁届香港公开赛冠军。一年前,克尔-纳哥尔在圣安德鲁斯以一杆优势击败阿诺-帕尔默赢得了个人唯一一场大满贯赛:英国公开赛。 一年后,也就是他赢得香港公开赛那一年,他再次获得英国公开赛的争冠机会,不过阿诺-帕尔默反过来击败他,在皇家伯克戴尔夺取了冠军。
另外一个在香港公开赛上多次夺冠的大满贯赛冠军是格雷格-诺曼(Greg Norman),他赢得了1979年和1983年两届比赛。虽然“大白鲨”在赢得那两届赛事的时候,还没有成为大满贯赛冠军,但他在世界高尔夫圈子之中已 经小有名气,1982年,他拿到了欧巡赛奖金王。格雷格-诺曼后来赢得了1986年和1993年英国公开赛,并且长期盘踞在世界第一宝座上。
看上去香港公开赛冠军总与英国公开赛冠军挂钩,实则不然。1971年冠军奥维尔-穆迪(Orville Moody)只赢过美国公开赛。而1987年冠军伊恩-伍斯南(Ian Woosnam)和1991年冠军伯纳德-兰格(Bernhard Langer)的大满贯赛胜利全部来自美国名人赛。
至于说到1992年冠军汤姆-沃森(Tom Watson),他应该是所有香港公开赛冠军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他总共赢得8个大满贯赛头衔,包括2届美国名人赛,1届美国公开赛和5届英国公开赛。
2001年,香港公开赛正式加入欧巡赛,开启了历史新篇章。这一年的奖杯再次被大满贯赛冠军夺走。西班牙人奥拉沙宝(Jose Maria Olazabal)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赢得美国名人赛,他在香港高尔夫俱乐部夺冠颇有戏剧性。比赛还剩最后叁个洞的时候,奥拉沙宝落后2杆。然 而他在最后叁个洞神奇逆转。在第16洞和第17洞抓到小鸟之后,奥拉沙宝在第18洞右边的树枝下击出一个绝妙的5号铁,小球越过水障碍,在果岭边缘弹了起 来,最终停到距离洞口几英寸的地方。这一杆帮助他连续抓到第叁只小鸟,最终交出64杆,以一杆优势反超夺冠。
有意思的是,这一幕两年之后发生在另外一个大满贯赛冠军哈灵顿身上。爱尔兰人打到最后一个洞的时候,与亨尼-奥托(Hennie Otto)并列领先。后者已经完成了比赛,现在只看哈灵顿的表现了。在第17洞抓到小鸟之后,哈灵顿在第18洞的开球很有自信,放到了球道的中央,接下来 进攻果岭的一杆越过水障碍,可是停在了20英尺之外。哈灵顿在果岭上没有手软,一推进洞,在观众的欢唿声之中卷走了冠军。
那个时候的哈灵顿是欧洲最顶尖的选手之一,不过他的才能还没有得到证明。爱尔兰人没有等太久,叁年之后他在卡诺斯蒂的延长赛中击败加西亚夺取了 英国公开赛冠军。一年之后在皇家伯克戴尔他成功卫冕,并且在一个月后赢得了美国PGA锦标赛。哈灵顿在奥克兰山夺冠同时意味着香港公开赛的冠军名单之中包 括了所有四场大满贯赛的冠军。
欧洲选手过去连续6年称霸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包括瑞典的帕特里克·索兰德(Patrick Sjoland 1999年)、英格兰的西蒙·戴森(Simon Dyson 2000年)、西班牙的欧拉查宝 (Jose Maria Olazabal 2001年)、瑞典的佛瑞克·贾波森(Fredrik Jacobson 2002年)、爱尔兰的帕德莱格·哈灵顿(Padraig Harrington 2003年)及西班牙的吉梅南兹(Miguel Angel Jimenez 2004年)。
上一次亚洲球手赢出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要追溯至1998年冠军的南韩姜旭淳(Kang Wook Soon)。
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赢出次数最多的是台湾的谢永郁,共赢出四次(1963、1964、1975、1977年);其次是澳洲的汤臣(Peter Thomson),共赢出叁次(1960、1965、1967年)。
台湾的谢永郁是唯一两年蝉联冠军的球手,连续于1963年及1964年夺冠。
台湾的吕良焕在1959年胜出首届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后,15年后再次成为1974年冠军。
香港高尔夫球会设有叁个球场,包括伊甸球场、老球场和新球场。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将使用复合球场(Composite Course),当中结合了伊甸和新球场中最具特色的球洞。
挪威选手比雍斯塔(Henrik Bjornstad)于2001年公开赛第叁轮时,创下复合球场的最新记录,打出低于标准杆10杆的61杆。此赛绩将写入历史记录,因为复合球场将为2005年瑞银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进行重新设定。
UBS Hong Kong Open自1959年起举办,当中不少国际知名的球手都是比赛的冠军人马,可见赛事在国际间的知名度,亦肯定了其重要性。
香港公开赛歷史显赫,歷届冠军包括九位大满贯锦标得主: | |
1959 | Lu Liang-huan (台北) |
1960 | Peter Thomson (澳洲) |
1961 | Kel Nagle (澳洲) |
1962 | Len Woodward (澳洲) |
1963 | Hsieh Yung-yo (台北) |
1964 | Hsieh Yung-yo (台北) |
1965 | Peter Thomson (澳洲) |
1966 | Frank Philips (澳洲) |
1967 | Peter Thomson (澳洲) |
1968 | Randall Vines (澳洲) |
1969 | Teruo Sugihara (日本) |
1970 | Isao Katsumata (日本) |
1971 | Orville Moody (美国) |
1972 | Walter Godfrey (纽西兰) |
1973 | Frank Philips (澳洲) |
1974 | Lu Liang-huan (台北) |
1975 | Hsieh Yung-yo (台北) |
1976 | Ho Ming-chung (台北) |
1977 | Hsieh Min-name (台北) |
1978 | Hsieh Yung-yo (台北) |
1979 | Greg NOrman (澳洲) |
1980 | Kuo Chi-hsiung (台北) |
1981 | Chen Tze-ming (台北) |
1982 | Kurt Cox (美国) |
1983 | Greg NOrman (澳洲) |
1984 | Bill Brask (美国) |
1985 | Mark Aebli (美国) |
1986 | Seichi Kanai (日本) |
1987 | Ian Woosnam (威尔斯) |
1988 | Hsieh Chin-sheng (台北) |
1989 | Brian Claar (美国) |
1990 | Ken Green (美国) |
1991 | Bernhard Langer (德国) |
1992 | Tom Watson (美国) |
1993 | Brian Watts (美国) |
1994 | David Frost (南非) |
1995 | Gary Webb (美国) |
1996 | Rodrigo Cuello (菲律宾) |
1997 | Frank Nobilo (纽西兰) |
1998 | Kang Wook-soon (韩国) |
1999 | Patrik Sjoland (瑞典) |
2000 | Simon Dyson (英格兰) |
2001 | Jose Maria Olazabal (西班牙) |
2002 | Fredrik Jacobson (瑞典) |
2003 | Padraig Harrington (爱尔兰) |
2004 | Miguel Angel Jimenez (西班牙) |
2005 | Colin Montgomerie (苏格兰) |
2006 | Jose Manuel Lara (西班牙) |
2007 | Miguel Angel Jimenez (西班牙) |
2008 | Lin Wen-tang (台北) |
2009 | Gregory Bourdy (法国) |
2010 | Ian Poulter (英格兰) |
UBS Hong Kong Open大事记
Hong Kong Open在香港走过数十年头,当中有哪些被记入赛史的?一起来看看 Hong Kong Open的大事记吧!
1958Kim Hall写信给澳洲职业高尔夫球手Eric Cremin,询问那些准备参加1959年菲律宾公开赛的球手是否愿意在比赛结束之后继续留在亚洲,到香港来比赛。
1959首届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举行,台湾球手吕良焕夺取冠军。吕良焕1971年在英国公开赛上挑战Lee Trevino,并最终获得亚军,他的绅士风度深受全球球迷的喜爱,后来得到“吕先生”(Mr Lu)的雅号。
1960澳洲巨星Peter Thomson首次赢得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终其一生,他总共赢得了叁届。
1974在第一次夺冠之后15年,吕良焕再次摘下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冠军。
1979Greg Norman首次赢得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 1983年,他再次夺冠
1991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的赛期从2月份改到年底。Bernhard Langer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赢得胜利。
1992屡次在大满贯赛事中称皇的美国名将Tom Watson在其辉煌战绩中写下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的胜利。
2001欧巡赛首次认可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为这项赛事开启了新纪元。那一年,Jose Maria Olazabal夺取了冠军。
2005瑞士银行(UBS)成为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冠名赞助商。Colin Montgomerie首次参加这一赛事便取得了胜利。
2008在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场延长赛中,北爱尔兰年轻球手Rory McIlroy和林文堂展开激烈的争夺。两位选手的救球都相当神奇,最终林文堂夺取了冠军。
2009法国名将Grégory Bourdy与明日之星Rory McIlroy在最后一天的赛事中展开激烈对抗, 并最终夺走冠军宝座。
高尔夫百科文库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
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golfwenku.com
0